市卫监部门提醒:小心“微”整形变“危”整形
隆鼻、瘦身、美白……近年来,“微整形”越来越受到爱美人士青睐。在利益的驱使下,不少生活美容院纷纷玩起“跨界”经营,开展医疗美容项目。
无资质、用假药、卫生差…… 非法医疗美容危害大
美容院擅自开展医疗美容,对消费者会造成哪些危害?
2016年底,受害人张某在某美容院注射了“肉毒素”。术后第三天,她就出现头晕、眼睑下垂,吞咽困难等症状,入院后被诊断为肉毒素中毒,经市中心医院及时抢救,才脱离生命危险。
“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手术禁忌症,需要事先检查和了解,才能有效规避风险,但这些步骤往往被生活美容院全部‘忽略’。一旦发生意外,就有可能留下后遗症,甚至导致生命危险。”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分管副局长许宝华还说,一般的美容院的卫生状况都令人堪忧,开展医学美容还有可能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。
非专业医疗美容机构没有专业的医务人员,没有抢救设备和药品,没有符合条件的无菌手术室,还使用假药,滥用激素、抗菌素,一不小心,“微整形”就可能变成“危”整形。
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医学美容服务市场,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,今年3月开始,我市开展打击非法行医“清源”专项整治行动,大力整治非法医疗美容。
目前,宜昌市、区卫生计生部门共巡查生活美容机构50多家,受理群众有关医疗美容的信访投诉,排查涉嫌非法医疗美容场所5起,查处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服务3起,对当事人分别拟予十万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,或移送食药监部门、公安机关等处理。
医疗美容≠生活美容 消费者学会辨识维权
据介绍,市面上常见的打美容针、隆胸、隆鼻、抽脂、手术除皱、针灸减肥等都属于医疗美容项目。还有一些界限比较模糊的,也很容易被美容机构利用,打擦边球,比如纹身属于生活美容,但是去纹身要用到激光,这就属于医学内容了。
美容机构、项目种类繁杂,消费者该如何辨识呢?
“生活美容不开刀、不流血,如果运用到药品、医疗器械或医疗技术,为美容者实施手术、注射等,就属于医疗美容范畴。”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执法人员说,医疗美容是医疗行为,必须具有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的医疗机构,具有《医师执业证书》与《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》的医生才能实施,三者缺一不可。即使是外国医师主刀,也要取得《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许可证》。
如果是进行医学美容,消费者就要多个心眼,一定要记得查看其资质。同样的整形项目,并不适合每个人,最好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。所以在选择整形机构时,消费者最好到正规的医疗机构,切勿轻信虚假广告宣传。
除了分清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的概念,消费者还要学会保护自己,做好维权。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,做微整形,应将有关病历资料以及药品、器械或假体的相关票据等保留好,一旦出现纠纷,携带相关凭证向市卫计委或案发地的区卫计局进行举报。
针对目前整形美容行业惯用的“一传十、十传百”的口碑营销,介绍熟人或朋友到生活美容机构进行微整形,也属违法行为,市民可拨打12320进行举报。
提醒市民,发现任何非法实施医疗美容的美容机构,请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监督机构举报。
整形美容遍天地,唯有权美关心你。来权美整形网,让权美整形网专家做你的整形美容设计师,打造属于你的个性整形手术。更多权威整形资讯请致电177-1831-2784
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