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整形资讯 > 专家访谈 >

热点:近期北京严查非法医疗美容“无证动刀”

发布时间:2017-07-01 11:24:51 来源:权美网

专家说:广告铺天盖地,天天看我都动心

“美容院赚100元,得拿出50元做广告。”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治医师尹宏宇表示,不能怨消费者对美容院微整形趋之若鹜。在他看来,医疗机构规定严格,不允许做广告,只能开展公益性质的科普宣传,影响力有限。美容院的广告则铺天盖地,包括“”、“溶脂针”等等,因为具有肝肾毒性,在医疗机构里早已叫停,外面却照打不误。“轻松一针下去,起效快恢复好,用广告‘砸’进人们脑子里,天天看广告我都动心。”

北京同仁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医生韩新鸣认为,消费者去没有资质的美容院做微整,还有自身观念认识的原因。“大部分是打针,听上去比较简单,看着实际操作似乎也没有手术那么高的技术含量,就以为可以做呢,我听说连理发店都有推销打针的。但其实它属于侵入性的治疗,都是医疗美容而非生活美容的范畴。”

小针小刀出问题,后果比想象严重

对于相关部门的监管,尹宏宇认为是好事,但确实存在困难。“来管的时候东西一塞,不好查证。即便治坏了人被举报,美容院想方设法封口,什么招都有。”

因此医生们建议,消费者还是要从源头上提高认识。美容院的“小针小刀”看似简单,对血管走向、神经肌肉的了解却一点不能马虎。无资质的美容院人员只能掌握“招式皮毛”,极容易出现操作问题。

由于大多美容项目聚焦血管丰富的头面部,一旦出现问题,后果远比想象严重。尹宏宇经常碰到在外面“治坏了”来求诊的患者,“比如填充类药物注射到血管内,造成血管栓塞,局部鼻头颜色变青变黑,后期坏死等等。”韩新鸣则每个月都能遇到视力受损甚至失明的患者,基本都是在没有资质的地方做美容项目造成的。

而这还只是药物正常,单纯人员操作失误情况下的风险,更不用说美容院层出不穷的造假与违规行为。“比如奥美定,之前买了很多库存,后来不让用了,怕浪费就冒充bn。还有所谓的‘生长因子’,不让打也还在打,下巴疯长,奇形怪状。”尹宏宇感叹,正规机构会尽量减轻风险,还是无法完全规避,但至少出了问题“跑不了”。无资质的从业人员“售后”条件显然不佳,甚至可能连店面都没有。“联系上了到宾馆打,到家里打,之后对方跑了怎么办?”

消费者如何鉴别美容机构的资质?韩新鸣建议,谨慎的办法是去工商局网站查询,“有无资质,具体营业范围一下就能看出来。”

小编提醒广大爱美的朋友,爱美没有错,但是千万不要盲目选择,一定要慎重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!

标签: 医疗美容  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