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整形资讯 > 行业动态 >

未成年少女租房子开起“微雕工作室”美容作坊 最终被抓获

发布时间:2017-09-12 11:23:43 来源:权美网

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售假的越来越多

微整形人群越来越多、越来越年轻

“微整形领域销售假药,我们发现有两个趋势。一个是利用微信、QQ等社交平台销售的越来越多,另一个是做微整形的人群越来越年轻、队伍越来越庞大。”支队办案人员说。

微信朋友圈,因为相对私密、封闭,圈子聚合作用明显等特点,成为不少违法销售假劣药械行为的新载体。

微信好友一般是通过微信号、手机号、QQ号,或者扫描二维码添加,定向性、私密性很强,监管查处难度很大。

朋友圈的氛围很容易获取他人信任,只要违法人员热情一点,就会平添许多亲切和信任感,让人不知不觉接受他们的商品和服务。而且容易“一传十、十传百”,扩大影响,引得更多人上当。

“个别违法人员,还具有执业医师资格,即便售假也不易让人怀疑。比如有位85年出生、有执业资格的医生,曾经在嘉兴、杭州、河北多家整形美容医疗机构从业,后来他出来‘单干’,在微信发布自己穿着手术服的各种照片,推荐微整形类产品,可以说是生意兴隆。我们查到时涉案金额已经有30多万元。后来以销售假药罪被判刑。”支队办案人员告诉记者。

以前接受注射微整形的人群,以三四十岁居多。最近几年,年轻化的趋势明显起来了,20多岁,甚至十多岁都要往自己脸上打针。

“微整形不便宜,而且不是一劳永逸的,隔几个月就要重新打针。年轻人是爱美主力群体,但总体收入有限,很多人就走进了毫无保障的私人作坊……比如最近这个案子里17岁的未成年少女小李,从去年开始,就陆续给自己打了bn、肉毒素,硬是整出一张‘网红脸’。”办案人员说。

市场监管局稽查支队柳静波支队长提醒爱美人士,只有持有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才可以开展医疗美容活动。消费者要微整形,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,选择有资质的医生、合法的产品,不要轻易相信微信朋友圈、QQ群和网站的信息。

标签: 微雕  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