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整形资讯 > 专家访谈 >

“大学生就业整形专场” 来为自己面试加分

发布时间:2018-05-21 10:14:01 来源:权美网

大学生整容是对庸俗职场过早迎合

必须厘清的是,所谓整形手术,在最近数年已然经历了一个平民化和“去压力化”的过程。一方面,随着相关技术以及整个行业的高度成熟,价格较以往降低不少,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足够的经济能力去整容;另一方面,伴随着颜值经济的大行其道,整容几乎不再被视作一件存在道德争议的事,由此更多的人得以承受更小的压力去整形。

时至今日,对职场女性来说,整容近乎于寻常之事,对此社会舆论也多持理解、认可之态度。然而,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大学生身上,那么他们所获得的回应就完全不同。之所以如此,其实也可以理解。首先,大学生尚未经济独立,花父母的钱去进行整容这类的高端消费,难免会予人口实;而更重要的是,大学生如此强烈地执著于整容,无异于是迎合了职场上那种“看脸”的庸俗文化。

作为未来的职场新人,大学生群体一度被寄希望于带来“改变”。但实际上,他们却如此早就屈从于职场那套异变的“潜规则”。很显然,在普遍的就业焦虑情绪的影响下,大学生们身上的实用主义取向,已经取代了人们期待的怀疑精神与理想情怀。正所谓“适者生存”,毕业生们急切地增加各种求职筹码,实在是人之常情。从这个角度说,如今大学生整容热,与此前备受争议的“考证热”,其核心的逻辑并没有什么差别。

包括“整容”在内,大学生的类似行为,只是对职场固有偏好和游戏规则的一种吸收与反馈。大学生们没能理所当然地成为未来职场的潜在变革力量,而是过早地以“准职场人”的身份自我要求、自我形塑,这多多少少令人遗憾。可即便如此,我们还是应该承认,大学生也有追求美的权利,也有作为成年人的“身体支配权”。

这个所谓的“大学生就业整形专场”,举办者是天津市的一家民营医院,时间为两天。那么,到底有多少大学生前来整形?面对事后求证的媒体记者,这家医院相关负责表示:“没统计,大概十几个人吧。”

至于“咨询整形美容的就诊人数比平时增长了3至5倍,学生群体整形手术量增长了200%以上”等信息,也只是“据一些开设整形美容专科的医院透露”,并没有非利益相关方的其他调查数据或体验经历等进行佐证。

这稍作分析便可瞄出满满“营销套路”的医疗宣传,怎就“摇身一变”,成为本应以事实说话、以客观立威的新闻报道中 “400万学生成整形主力”“就业整形火爆”等表述了呢?

“听风即是雨”不应该是有职业素养的媒体从业者正常反应,大胆假设、小心求证,方可作出既有新意又有意义的新闻报道或者新闻评论。而如果是“拿人好处,替人说话”,那无异于利用手中的笔、利用媒体公器谋私,形同“腐败”,终将损坏舆论环境而不利己,必须铲除。

如今正待走入职场的已是95后大学生,我们知道他们是伴随互联网长大的一代人,视野更开阔、思维更活跃、个性更鲜明,甚至有女大学生都喊出了“文能提笔安天下,武能上马定乾坤”宣言,他们会一窝蜂地躺上手术台,甚至整成“千人一面”吗?即使认同美也是一种生产力,那么他们整形是为了就业,还是为了找对象,甚至仅仅为了愉悦自己等等,没人有针对性地进行过调查。

而直接把“就业整形”的火源引至女性就业歧视,也有些“想当然”。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,遑论男女,君不见近两天较火的一条美容新闻便是“80后爱美男子缩唇不成反‘破相’,吃饭都掉渣”,去年更有“Baby隆鼻缩唇不算啥!男星们整容下手更疯狂”话题被深扒。所以,不论男生或女生,你整或不整,均是你的自由,均没啥值得大惊小怪甚至大加鞭挞的。

标签: 加分  专场  大学生  
推荐阅读